建築沿街 × 綠化人行 × 街角節點設計
金牌文教 × 建研所室 出品|共享講義編號#003
歷屆考題索引
本設計指南從建築設計與都市計畫雙軌整合的角度,探討街角節點、沿街界面與人行綠化的系統性設計策略。透過空間語法與操作手法的結合,為建築師與都市計畫師提供從城市紋理到建築細部的完整設計框架,創造人性化的都市空間體驗。
資料彙整:施明宏建築師
金牌共享資源庫:收下這一些講義,默默變強.. .

goldjys.kaik.io

數位下載 - 建研所室/金牌建築文教事業

數位下載

基地定位:從城市紋理出發
城市街道系統的階層性決定了建築設計的基本策略。主幹道作為城市交通主軸,承載高速車流與噪音,建築設計必須著重於視覺遮蔽與空間過渡。20米寬的主幹道需要建築立面提供連續的都市界面,同時透過退縮與綠化緩衝交通衝擊。
次幹道系統(8米與6米寬度)則承擔社區導入與生活尺度的功能。這些街道適合設置建築主入口與友善的人行界面,創造從都市尺度轉向社區尺度的空間轉換。街道寬度的差異性提供了設計層次的可能性,讓建築師能夠針對不同的都市條件發展相應的設計語彙。
街角轉折節點具備特殊的都市意義,成為城市空間的視覺焦點與地標潛力區域。正如Jan Gehl所言:「街道的轉角,是城市空間的呼吸孔。」這些節點不僅是交通匯集點,更是都市生活的重要舞台,需要建築師以更積極的態度回應都市空間的需求。
「人行尺度的設計,是將城市還給人類的第一步。」——Georges-Eugène Haussmann
街角節點空間打開策略
L型量體策略
採用L型量體配置並主動退縮街角,營造半開放的城市平台。透過「收→放→迎」的空間節奏,創造動態的都市體驗。退縮空間可導入水景裝置、藝文展示牆面,或社區資訊告示系統,形成具有地標性質的都市節點。
對位式量體設計
轉角兩側建築採用對稱或偏軸配置,刻意留出前場廣場與休憩空間。透過建築界面的精心設計,形成「迎面而來」的開場視覺效果,讓行人在進入社區前獲得心理準備與空間認知。
街角空間的設計核心在於打破傳統建築緊貼街道邊界的做法,主動創造都市公共空間。L型量體的運用不僅解決了轉角建築的採光與通風問題,更重要的是為都市提供了呼吸的空間。這種策略讓建築成為都市空間的積極參與者,而非單純的邊界定義者。
對位式量體設計則強調建築間的對話關係。透過精確的軸線控制與高度協調,兩棟建築共同框定出具有圍合感的廣場空間。這種空間不僅提供了都市生活的舞台,也成為社區認同感形成的重要場所。Aldo Rossi曾說:「廣場是城市的客廳,而轉角是開門的位置。」這正是街角節點設計的精神所在。
沿街量體節奏設計
沿街建築的立面設計必須在都市連續性與建築個性之間取得平衡。街牆留窗與垂直律動的策略,透過控制建築高度的一致性與開口節奏的清晰性,使用垂直構件、格柵系統或材料變化創造立面的韻律感。這種做法不僅形成連續的都市界面,也提供了適度的視覺穿透性。
沿街立面的節奏設計需要考慮行人的視覺體驗。在步行速度下,過於單調的立面會造成視覺疲勞,而過於複雜的設計則會形成視覺干擾。理想的立面節奏應該在12-15米的間距內形成一個視覺單元,讓行人在步行過程中獲得適度的視覺刺激與空間認知。
留白與入口錯位策略
沿街區段的刻意退縮設計,創造公共留白空間供設置花台、座椅或休憩平台。建築主入口採用轉折設計,避免直接面對主要道路,形成探索性的進入體驗。這種策略讓建築入口成為從公共空間轉向私密空間的過渡區域。
  • 入口平台的材質轉換
  • 植栽緩衝帶的設置
  • 照明設計的引導性
「留白的空間,不是空,是邀請。」——Peter Walker
人行道綠化分層設計
人行道綠化系統的設計採用三段式分層策略,從街道側到建築前形成漸進的綠色過渡帶。高層行道喬木提供遮蔭功能與街道界定,樹冠層的連續性創造了都市綠廊的概念。中層花灌木與草本植物承擔季節變化展示與空氣淨化功能,同時提供適度的視覺屏障。低層草皮與鋪面變化則直接影響行人的步行體驗與空間感知。
高層喬木帶
提供遮蔭與街道尺度界定,形成都市綠廊的連續性。選用適應都市環境的樹種,考慮季節變化與維護成本。
中層灌木帶
承擔季節展示與空氣淨化功能,提供適度視覺屏障。植栽選擇需考慮開花期錯開與色彩搭配。
低層地被帶
直接影響行人步行體驗,結合鋪面設計創造路徑引導與休憩節點。材質變化提供觸覺回饋。
界面層疊設計強調景觀與建築交界處的精細處理。建築前院不僅是法定退縮空間,更是創造「過門禮節感」的重要區域。透過小徑穿插、低矮圍牆、植栽牆面或水景反射等手法,形成從公共領域進入私密領域的空間序列。這種設計策略參考了三谷徹《Tokyo Public》中的前場設計原則,以及坂茂建築中人行尺度的木構界面轉換概念。
實戰解析案例01⮕
【 人行道綠化 × 分層綠境法】
此案例為優秀的人行道設計示範,透過定距種植的行道樹+簡約鋪面模矩+座椅與燈柱穿插,形成一致且有節奏的步行空間。
設計重點:
  • 行道樹位置與鋪面幾何設計呼應(模矩化對齊)
  • 植栽與人行動線清楚分離,無植栽干擾步道
  • 座椅與燈具交錯設置,導引休憩與照明,營造夜間安全感
  • 「人行綠化採用等距植栽與鋪面模矩整合,導入座椅與燈柱後,產生節奏分割與尺度感受,提升日夜行走舒適性。」
隱含操作概念與考題加分點
社區入口儀式轉場設計
社區入口的設計核心在於創造從都市公共空間向私密社區空間的心理轉換。入口不應被視為單純的邊界線,而是一種空間體驗的序列設計。透過視覺對景、雙牆錯位與水景導引的組合運用,建立明確的空間階層感。鋪面材質的轉換、跨階平台的設置以及引導性照明系統,共同營造出儀式性的進入體驗。
1
接近階段
都市尺度的視覺引導,透過建築量體與植栽配置形成視覺焦點,讓行人從遠處即可識別社區入口位置。
2
過渡階段
材質與高程的變化,透過鋪面轉換、水景設置或植栽門廊,創造速度減緩與心理準備的空間。
3
進入階段
明確的領域界定,透過門廊、棚架或垂簾設計,形成「都市結界」的空間感受與社區認同。
植栽門廊的設計概念來自於傳統建築中的「城市門簾感」。透過垂直植栽、棚架系統或懸掛式綠化,創造半透明的空間界面。這種設計既保持了視覺的連通性,也建立了心理的領域感。入口空間的照明設計同樣重要,需要考慮夜間的安全性與氛圍營造,透過地面導引燈、立柱照明或植栽投光,形成24小時的空間識別系統。
「入口不是邊界,是一種心理的過渡。」——Tadao Ando
實戰案例02:
一、接近階段|都市視野 × 焦點引導
目標:讓人從遠處即感知入口所在
  • 建築量體高聳明亮,視覺辨識度高
  • 色彩鋪面與材質對比,強化視覺焦點
  • 垂直格柵與立面設計引導視線集中
「以垂直量體與對比色彩,強化都市節點的入口辨識性。」
二、過渡階段|材質轉換 × 空間減速
目標:讓人逐步進入社區心理節奏
  • 鋪面色彩與紋理轉換,暗示空間變化
  • 座椅平台 × 植栽 × 微高差,引導減速與停留
  • 建築界面退縮+透明,創造半開放過渡空間
「以地景變化與鋪面轉換,營造進入社區的心理準備區。」
三、進入階段|門廊感 × 空間結界
目標:完成從公共到私密的心理轉換
  • 懸挑棚架+植栽陽台,形成「門簾式」迎賓感
  • 建築立面以錯位盒子展現垂簾式綠化意象
  • 空間由開放轉向包覆,產生「結界式收斂」
「透過綠化棚架與立面懸挑,建立入口的社區結界感。」
圖面操作與表現技巧
建築設計的圖面表現需要針對不同的空間策略選擇最適合的圖面類型。街角空間的留白設計與節點開放性,最適合透過平面圖結合鳥瞰配置圖來呈現,輔以透視圖展現空間的實際體驗感。平面圖能清楚標示退縮尺寸與廣場配置,鳥瞰圖則展現建築與都市紋理的關係,透視圖提供人性尺度的空間感受。
人行道綠化的三層綠境設計,建議使用剖面圖作為主要表現工具,能夠清楚展示不同層級植栽的高度關係與空間效果。剖面圖中應標示行人動線、視線關係以及季節性植栽變化的考量。透視剖面圖則能同時展現剖面關係與空間氛圍,特別適合表現綠化與建築界面的整合效果。
社區入口的儀式轉場設計需要透過剖面透視圖展現空間序列的層次感,平面圖上的動線標註則說明使用者的行進路徑與空間體驗節奏。圖面中應特別標示材質轉換點、高程變化以及視覺焦點的設置位置。街道界面的節奏設計則需要立面圖與街道透視圖的組合表現,展現建築立面的韻律感與行人視角的空間體驗。
設計語彙與都市美學表達
建築設計的語言表達需要結合空間操作的具體手法與都市美學的理論基礎。「街角轉角空間為都市節點,建築採開展式量體配置,創造前場式迎賓平台」這樣的表述,清楚說明了設計策略與空間效果的對應關係。開展式量體不僅是形體操作,更是對都市空間的積極回應,前場迎賓平台則體現了建築對公共領域的貢獻。
街角節點策略語彙
「街角轉角空間為都市節點,建築採開展式量體配置,創造前場式迎賓平台,形成都市生活的重要舞台與社區認同的空間載體。」
綠化系統設計語彙
「人行道綠化採三層分區策略,兼顧遮蔭、防塵、步行節奏之調和,創造從都市尺度向人性尺度轉換的綠色過渡帶。」
立面界面語彙
「沿街建築立面使用格柵與玻璃交錯配置,產生都市界面的律動感與透光性,在維持街牆連續性的同時提供適度的視覺穿透。」
入口轉場語彙
「入口平台與鋪面轉換設計,導引出社區門廊的節奏與儀式感,創造從公共領域向私密領域的心理過渡體驗。」
都市美學的表達需要超越純粹的功能描述,進入空間體驗與社會意義的層面。「街道不是通過的管道,而是公共生活的載體」這樣的表述,體現了對都市空間本質的深層理解。街道設計不僅要滿足交通功能,更要創造社會互動與文化交流的可能性。
這些設計語彙的運用需要建立在對空間操作手法的熟練掌握之上。每一個表述都對應著具體的設計決策與空間效果,設計師需要能夠在概念表達與技術實現之間建立清楚的對應關係。透過這種整合性的思考方式,建築設計才能真正回應都市發展的需求,創造具有人文關懷與環境品質的都市空間。

goldjys.kaik.io

全部課程 - 建研所室/金牌建築文教事業

專注於建築師考試教育十二年,以深厚的專業知識與系統化的教學方法,培養新世代建築人才。我們獨創會員制課程,結合線上與實體教學,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支持。從手繪設計、競圖實戰到考試策略,我們不只是補習班,更是陪伴你邁向建築夢想的夥伴。